電光源生物顯微鏡主要由光學系統(tǒng)、機械裝置和照明系統(tǒng)組成,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。
(一)光學系統(tǒng)
1. 物鏡:物鏡是靠近被觀察物體的透鏡組,具有較短的焦距和較高的放大倍數(shù)。當光線透過被觀察的標本時,物鏡將標本成一個倒立、放大的實像。不同倍數(shù)的物鏡可以提供不同的放大效果,以滿足對不同大小標本細節(jié)的觀察需求。例如,低倍物鏡(如 4×、10×)用于觀察較大范圍的標本整體形態(tài),而高倍物鏡(如 40×、100×油鏡)則用于觀察微小的結(jié)構(gòu)細節(jié)。
2. 目鏡:目鏡位于顯微鏡的頂部,靠近觀察者的眼睛。它的作用是將物鏡所成的實像進一步放大,使觀察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放大后的圖像。目鏡通常有固定的放大倍數(shù),如 10×、15×等。通過物鏡和目鏡的組合放大,得到總放大倍數(shù)為物鏡倍數(shù)與目鏡倍數(shù)的乘積。
(二)機械裝置
1. 調(diào)焦機構(gòu):包括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。粗準焦螺旋用于快速升降鏡筒,使物鏡大致接近標本,以便找到清晰的圖像范圍;細準焦螺旋則用于緩慢調(diào)節(jié),使圖像清晰。通過準確的調(diào)焦,可以確保在不同放大倍數(shù)下都能獲得清晰的觀察效果。
2. 載物臺:用于放置被觀察的標本,通常具有移動功能,可以通過 X、Y 軸的移動,將標本的不同部位移至物鏡下方進行觀察。這使得觀察者能夠方便地對標本進行檢查和分析。
(三)照明系統(tǒng)
電光源是生物顯微鏡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作用是為標本提供明亮的照明,使光線能夠透過標本并進入物鏡和目鏡。常見的電光源有鹵素燈、LED 燈等。這些光源具有亮度高、使用壽命長、能耗低等優(yōu)點。光線通過聚光鏡等光學元件的聚焦和調(diào)節(jié),形成均勻的平行光束照射在標本上,保證標本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照明,從而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和對比度。
電光源生物顯微鏡的使用注意事項:
1. 輕拿輕放:取放顯微鏡時動作要輕,避免震動和暴力,防止光學玻璃損壞及光軸偏斜,同時要將顯微鏡放在平穩(wěn)的臺面上,且不可放置在實驗臺邊緣,以免碰翻落地。
2. 正確安裝與操作部件
- 安裝物鏡要小心,避免損傷螺絲口,嚴禁私自拆卸顯微鏡任何部件。
- 轉(zhuǎn)換物鏡時,應手握轉(zhuǎn)換器的下層轉(zhuǎn)動板,不要用手推著物鏡旋轉(zhuǎn),以防物鏡光軸歪斜。
- 使用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時,要先用粗調(diào)找到大致物像,再用細調(diào)清晰成像,且調(diào)節(jié)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,避免物鏡與載玻片碰撞。
3. 保持清潔:保持顯微鏡的清潔,光學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,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;機械部分可用布擦拭。水滴、酒精或其他藥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臺,如有沾污應立即擦凈。
4. 規(guī)范觀察
- 觀察時要養(yǎng)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,以左眼觀察視野,右眼用以繪圖。
- 觀察標本要從低倍鏡開始,看清后再轉(zhuǎn)用高倍鏡,使用油鏡時需在蓋玻片上滴油,使用后及時擦干凈。
- 不要隨意取下目鏡,防止塵土落入物鏡。
5. 安全用電:使用電光源顯微鏡時,要注意電源的安全使用,避免電源線纏繞、彎折或接觸液體等,使用完畢后應及時關(guān)閉電源。